登录 [F2] | 注册 | 找回密码 | 软件下载 | 更新历史 | 关于本站 | 管理团队
首页 排行榜 录像 雷界 论坛 教程 雷神殿 我的地盘 新手上路
第 11 楼
 [雷圣] 林晗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猴子别激动~~我还没详细看完你写的东西,之前时间匆忙只是翻了个大概,怎么可能对你具体的观点作出评论?等我找个空闲时间详细看完,如果有不同意见再找你讨论~~~当然我要没想过这些问题就权当作来学习喽~~~~
第 12 楼
 [布衣] 汪徐帆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开头给人一种自我意识过剩的感觉……然后我就没能看下去对不起~
第 13 楼
 [雷神]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4日
我们从新再来探讨一下自我吧,我觉得这里才应该是重点,前面太着急进入理论,忽略了这些。自我这个词语,已经有过无数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对它进行描述阐述研究概括了,而我认为,这里我们应该做的,只是闭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它的存在。回想一下它是如何影响着你的,因为它不是片面的概念,不是一些定义出来的文字描述,它是在你内心实实存在的东西,而我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定义它,而是让我们去触摸它,了解它。我们再区分一个和自我相近的东西,我的思维、意识、精神,若它更像是寄居在我身体里的灵魂,那自我意识则像是灵魂的一个自我属性,影响着我精神。其实自我这个概念很广,在很多前人的著作里,认同也不统一,有的把精神灵魂的方面也看做自我,有的只是把自我看做一种影响意识的角色,而我这里把自我与精神分开理解,只是单纯的为了方便描述我后面的理论,毕竟我可能会提到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我不能用一个“自我”就把他们全部概括了,至少我觉得这样是不负责任的。那么,你有没有感觉到,有一个自己住在自己的精神里,它的外貌是你最认同的自己的形象,平时你出现在别人面前的时候,你总会认为它就是别人眼里的自己。我们很愿意把它想象的更加完美,也愿意相信它较完美的形象,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优点,或者曾经有过的优点都集中在它身上,我们也更愿意忽略它的缺点。它更像是我们灵魂中那个真正的自己,作为第一角色掌握着我们的精神。因为自我这个角色的存在,我们会很清晰的感受到很多心理状态,比如孤独,比如害羞,比如内疚;我们会希望自己更好,更优秀,精神上的满足,外表上的满足,或者物质上的满足,所以自我也让我们产生了欲望、冲动、自尊、自信、自强、自负、自豪、虚荣、自私自利;若别人比我们拥有了我们想要的,则会有羡慕妒忌恨。若自我让我们更向往获得满足于自己内心的形象,它也害怕这个心目中建立的完美形象受到损害,这种情感也就容易影响我们客观的接受现实。若人的好与不好,或者优秀与平凡,在对比中显得更加明显,而自我却不太愿意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好的现实,但若自己在某一方面优于别人,自我则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但我们心中的那个它却看不惯别人在这方面表现。我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角色对我们的思维意识精神情感产生的影响,它是我们内心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属性,它也是我们所有正常人类心理的一个共同点,所以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情绪情感表现。而我们的意识形态(精神)却拥有更多的可塑性,同样自我的角色也会努力影响着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其实我很认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当然我有我认同它的理由,在我理论的部分结构上,也和人格结构理论有着相似的地方,或者你也可以认为,我在以自己的认识来表述人格结构理论,当然我在很多地方提出了自己独立的理论和见解,并且我也善于用更细致的哲学逻辑关系来帮助读者理解一些较为枯燥的心理学内容,或者说,很多心理学理论已经像文科课本一样,充斥着大量的枯燥的定义和现象描述,却不能像理科一样让人用理解的方式来获得认知,而我更擅长让人通过理解来认知事物。本想引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进一步表述自我与意识的关系,一不小心扯远了,请大家原谅一下。引入之前先说明一下,书里我所用“自我”这个词汇所表述的意义与“本我自我超我”中的那个“自我”是完全不同的意思,我所用的“自我”指代的是一个角色关系,请大家不要纠结这个。弗洛伊德是这样对人格结构进行拆分的,把自我意识直接对个体影响产生的情感反应,视作本我,像欲望、冲动、自尊、自负、自豪、虚荣、妒忌、羡慕、自私自利都是本我的产物,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是我们本能的天性,我稍微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角色作用的必然产物(或者说主观视角产物);超我则是精神意识中一个善于以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角色,它对别人的痛苦感同深受,所以它很有爱心,它希望世界和平,人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超我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总能激发我们内心的爱心同情心,或者怜愐之心,这又与本我相对立,并且超我也包括我们对自己人格塑造的意念,弗洛伊德把这种与本能天性的本我所对立的这一点也归类于超我中;自我,是本我与社会群里联系下的一种心理面,就像这一章刚开始,理论里所说的,我们的世界里,并不是我们每个个体独立存在而不相关的,我们很难摆脱自己受到别人眼光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它能使我们约束本我带来的负面情绪,哪怕情绪很强烈,也压抑在心中不允许它表现出来,它努力压抑着自我,或者它只是悄悄的潜移默化的在影响我们的言行,让我们习惯去附和大众。我对人格结构理论有较高的共识,所以我很认同这样的理论,但也觉得它在一些地方还不够全面,例如有较强可塑性、方向性的意识、意念对人格产生的影响,人格结构理论把它归类于对超我的积极影响中,那么类似于自甘堕落的负面意识的影响就缺失了,比方说某一社会团体中,可能在传播着冷漠,无数的经验和社会现象在告诫我们不要多管闲事,不要热心做好人,可能从小被家人被社会灌输一种冷漠的思想。这里差不多可以引出我的理论框架了,我认为最先对人格产生影响的是自我角色的存在;然后是我们潜在的世界观价值观,因为它影响着我们看待人与事物的角度,好比你眼里的某人,是一穷龊丑的碍眼屌丝,还是一个踏实勤恳却迷茫无助的青年,我认为看待人与事物的角度也是对性格影响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后是意识、信念对人格的影响,就像前面所说过的一些,被社会灌输的一些意识,或者我们自身强烈产生的某些信念,例如我不想成为某个让我失望过的人一样,所以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之类。
第 14 楼
 [雷神] 莫文雄 回复于 2013年2月4日
痴线
第 15 楼
 [雷圣] 林晗 回复于 2013年2月8日
插楼君

13楼2245字只列了一段,已超出正常人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范畴。另建议前面三层楼的内容也按数字1,2,3这样细分论述,否则显得内容有点散乱,难以阅读

文章大意貌似是自我意识受外界条件的制约或者刺激造成的影响,造成了一种想克服却无法摆脱的内向强迫心理,可能是过度自卑也可能是过度自尊,然后就是对“自我”的大段论述。

坐等下文,另外求介绍一些和文中内容相关或楼主阅读过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目。
第 16 楼
 [举人] 陈希宁 回复于 2013年2月8日
不明觉厉
  共 16 篇回复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现在是第 2/2 页
楼主信息
Copyright @ 2008 扫雷网 Saolei.wang 版权所有 陕ICP备190260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