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时间单位考(ZT). 关于时间的长短,佛经中是给出明确的度量单位的。比如仁王般若经中就有:“九十刹那为一念。”这个九十到底是不是虚指,还有待讨论。因为原文简单一句话,既不做解释,也没有标注。不能作为我们的参考。但是,类似于念这样的时间单位在其他的佛经典籍中是有非常系统的描述的。甚至还给出了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比如,摩诃僧祇律关于念这个时间单位有非常详细的陈述:“二十念名为一瞬顷,二十瞬名为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为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为一须臾,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 有了日夜这样的概念。验证起来就非常方便了,因为一昼夜无论极短极长,总数是三十须臾。那么按照现在地球自转的时间计算,三十须臾是23小时56分4秒,也就是说,一须臾的时间差不多是2872.133秒。因此,按照摩诃僧祇律的递推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一念的时间就是0.01795秒。 这个一念的长短到底可不科学呢?一念从字面上看的意思就是人一次思维反应的过程。那么人一次反应的时间是多少,现在普遍认可的测量值是,视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是0.215秒,听觉刺激的反应时间是0.160秒。显然,这和我们推算出来的一念的时间还是比较接近的。这两者的关系是不是巧合,还是佛经在编纂的过程中已经对这样的心理反应有了相当的研究,还有待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