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F2]
|
注册
|
找回密码
|
软件下载
|
更新历史
|
关于本站
|
管理团队
首页
排行榜
录像
雷界
论坛
教程
雷神殿
我的地盘
新手上路
[杂谈]
我决定开始写一本书了
(
16
/
3327
)
[
雷神
]
张维维
发表于 2013年2月3日
自己吊儿郎当的习惯怎么也改不了,没人督促什么也做不好。从小到大,作业都是拖到最后做,考试都想拖到最后再突击一下,可是一般都是到了最后什么也没看。很多事情做到半途而废,开始的时候激情满满,最后的时候却懒得收好结尾。
花了一个星期已经写好了一个开头,因为尝试写过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还是比较轻松一点,不过三天打鱼两天筛网的习惯还是那样,只是趁失眠的时候,努力写一点,平时很想写,却不想动.....最近脑袋发烧,整天浑浑噩噩的,也刚好成了不想动笔的好借口。
发在这里,让大家监督一下我~也为了展示一下自我~楼下发一下我现在写好的部分,主要是关于心理学的内容,是我建立的一个人格分析的理论,打算在书里写很多我自己的想法,对人生,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还有我自己的一些人生哲学,和自己的感悟之类的,不过这些内容都还没写到。
回复此主题
第
1
楼
[
雷神
]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序
凝望着电脑屏幕半天,我想不出该以何种形式来给这本书开一个头,早在两年以前,我曾经试图去写这本书,也一度的认为差不多可以那样完成了,随后让它搁浅了这么长时间,现在,我又要摒弃之前所写出来的所有东西,以现在我所想到的,我所认识到的,重新去完成一遍这本书。
我所要完成的这本书,它的主要内容在于一个分析性格的理论,但实际上,我并没打算把它完全做为一本理论学术的书籍来写,我想肯定会有很多我个人的思想、感悟包含在其中,可能是我需要被认同,也或者是我心里想要呐喊出来东西。
两年前的那个版本,在理论的结构上和现在有所不同,我也曾经坚信它足够正确了,但是现在我认为,这个版本的理论要理想的多,虽然现在它还只存在我的脑海里,我将试图去系统的整理出来。但其实这不是我决定从头写过的主要原因。那时的我,正在经历人生中最沉重最压抑的一段时光,经历着恐惧、悲痛和绝望,从中领悟出了我的人生哲学,那时的我,也展现得处处锋芒,说的直白点,就是骨子里透露着自负。也许是从那时开始领会到了一些人生的哲学,也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开始懂得灵魂和精神对自己更为重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内心回归到平静和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比以前所感悟的东西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是我的一部分,那么我希望是现在的我。
说说作者本人吧,其实心里充满着愧疚,对不起,那些关心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一直都在让你们失望。 <这里没有写完,以后回头补>
第
2
楼
[
雷神
]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第一章:自我意识
我本应该先具体的介绍理论的大概框架,但我认为那样做会降低读者对后面内容以及整个理论的兴趣,所以请原谅我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带领大家展开思考,这将是一个新鲜特别的理论,我也希望利用好第一章的内容,充分调动起读者对全书内容的兴趣。
正题了。我们的意识当中,我们天生的本性中,都有一个“我”的角色存在着,它让我们的思维、情感总是以自己的立场形成,比如我可能会因为我在某一方面出色而感到自傲,身边突然出现了另一个人在这方面比我更加出色,也许会让我产生妒忌、憎恨之类的感情。那么其实自我意识被间接的体现为:自私、自尊、自傲、虚荣、自强等等,也因它而产生了妒忌、憎恨、爱、恐惧等等情感。这样,自我意识就产生了人格内部的自相矛盾。好比自私,虚荣、妒忌成了我的本性,但我也可能害怕被人讨厌,被人嘲笑、看不起。但我们知道,很少人会去喜欢一个自私又心胸狭小的人。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内部矛盾而导致了人格第一次向不同方向的重分化。
内向强迫。当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心理敏感和环境给予的刺激,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让人讨厌,或者会让人嘲笑,本能的造成了注意力在此集中,并为此焦虑。注意力集中在别人对自己的眼光上,时刻在意着自己是否会被嘲笑或者讨厌,他们过度担心会发生尴尬的场面,导致在言行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行为总是“小心谨慎”,但其实却是种过度的忧虑。为了逃避这种忧虑造成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往往喜欢独处,甚至焦虑让他们很难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某些好友或者亲人爱人面前,在这种他们已经习惯并且融入的环境里,或是一个可以无所顾忌的环境里,他们的自我便不会受到那样的束缚,而反映出了鲜明的性格反差,甚至也许简直表现的就像是另外一个人一样。如果他们本身具备了自卑的资本,比如相貌或者家庭背景,为了逃避自我在别人面前的自卑感,会更容易促进这种强迫性的心理束缚。这是内向强迫的成因。
内向强迫不等同于内向性格,但较强的内向强迫通常都会导致让人被动的向内向性格发展。并且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不怎么受内向强迫的人,就一定不喜欢有自己独立的精神空间,这样的命题是错的,内向性格也同时包括内倾情感、内倾思考和内倾直觉等等,而并不只等同于这样的强迫束缚。
我们几乎所有的的正常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别人眼光的影响,就好像多数人会在意自己外出时的穿着,好像买衣服的时候,明明有件衣服觉得很好看,但却担心太过亮眼,宁愿选择一件比较普通的款式;就好像你的身边会有这样那样的人,他们总是迎合别人的眼光去判断自己该怎么做,比如遇到一次捐款活动,哪怕心里并不是很想捐钱的人,也会根据别人捐款的情况适当捐献一点,或者他们的目的仅仅是因为不想表现的看上去那么小气,或者有些真的很有爱心的人,真的很想多奉献一些来帮助他人,但却担心自己做的太过明显,因为他们心里不喜欢被人拿来议论,所以只是在大家的基础上适当的多捐一些,让自己安心;就像家人总是挂在嘴边,你让别人怎么看我们家?别人的眼光总是或多或少的在影响着我们,严重的,会像上面所描述的内向人格强迫一样,直接导致性格的发展方向,较轻的也只是不产生社交恐惧,不造成人格束缚,但它或多或少依然对你有着影响。在人的成长过程过,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内心造成的束缚,而他们有些人选择去建立自信,用自己的意念,努力去锻炼,并尝试着克服它。也有人选择了任从它躲避它,在自己独立的世界里获得满足。
内向强迫是一种类似于强迫症的东西,通常在儿童的时期就开始形成。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除了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外,我认为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的世界观。形象点来说,因为儿童抱着更多的敬畏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我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越是让你尊敬或是敬畏的人,越能让你感到不自在。
分化。从自我的内部矛盾来说,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懂得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往往最先也是无意识的任其发展,发展为保护自我的不受伤害的类型,或是放纵自我的类型,然后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想要修正性格,改变自己。如果说一个儿童抱着敬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会让他更容易陷入内向强迫,若他愿意尊重身边的人,内向强迫则容易让他失去自我。若他更倾向于从自我的骄傲中获得满足,把自我的地位放在他人之上,内向强迫则会让他渐渐陷入孤独。而一个外向的人,除了人格的自我不受束缚,他的人格方向更多的是由他的潜意识中的价值观、世界观,意念所决定的,好比你的眼里看到的别人,是他们的身份?地位?还是他们的心灵?当然,这些因素也同样对内向人格产生着一样重要的作用,我会在之后的章节里认真的详细描述。
如果一个人发展为保护自我的类型,他所保护的是自己的内心不受他人眼光的伤害,然后他们对于保护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甚至忽略了自我的感受。若他们认为应该尊重他人,内向强迫会让他在避免与人发生尴尬的时候选择顺从对方,他们很小心的在意着别人的感受,担心自己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让他们会善于学会用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他人。他们总是以别人的立场优先,照顾别人感受,而经常忽略着自己的感受,就好像他们在很努力的去做一个不讨厌的人。内向强迫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更加具体化,例如他们会自己去寻找很多包容别人的理由,例如内向强迫在他们身上,反应成为一种强迫性的责任感使命感,他们不能接受自己连累他人,连累大局,并且他们不擅长跟陌生人讲话,也不擅长各种社交,不擅长表达自己。他们会很诚实,不善于说谎,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像强迫症一样的责任感。有时他们就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自我,什么都愿意迁就别人,就算真的心里不满的时候,想说出口,或者不想再迁就他人的时候,就会感觉像是胸口有一堵很厚实的墙,让自己无法那么做。
第
3
楼
[
雷神
]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若一个内向强迫的人,他选择把自我的地位放在他人之上。我认为,内向强迫最初的形成,或多或少和自卑有关,举个形象些的例子,例如小时候总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玩,总有一两个领头的,或者强势的,或者长的好看让大家都喜欢的,孩子总是很明确心里所向往的事物,对所向往的事物表现得大于虚伪的隐藏,往往那些不懂得表现自己的内向强迫的小孩,在小时候会感觉到更多的自卑心理,内向强迫让他们的内心里格外在乎自己的别人眼里的形象,这种感受却是格外的焦虑的,他们很需要自信来让内心好好生存。当然这种自信也许会是来自自负,如果他们已经选择了逃避伤害,那么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也会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独特的。他们的心里,自我的地位在他人之上,那么他们也不喜欢威胁到自己自信的人。同时,他们是很要强,又很倔强的人,时刻都不想轻易认输。
而更多的人则是介入在以上两种人格之间的,因为人的性格往往是多重的,我们在一个环境里,潜移默化的让自己习惯自己所扮演的某种人格,哪怕自己不喜欢那样的自己,但是胸口的那堵墙,让你很难去打破现状,有些人,一进入环境里,就立刻像第一种情况所描述的忘掉了自我,而在另一个环境里,也许因为某些成就带来的自信,支持着自己人格表现的强势。
第
4
楼
[
雷圣
]
王济芸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我总算体会到楼主有多民科了
请不要糟蹋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了
对你自己的经历怎么分析,有多少体会都随便写,何必扯上心理学。楼主卖弄的这些词根本不是正确的专业术语,甚至与术语本身的含义相左。理论分析更是惨不忍睹,全不符合心理学任一流派的理论框架。。懒得具体指出,因为通篇文章一团乱麻。
懒得和不懂道理 只会弄出无数长篇大论的楼主纠缠,喷完就走,楼主随便自娱自乐吧
第
5
楼
[
雷圣
]
杨萧杨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击晕V5
第
6
楼
[
雷神
]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击晕V5....
第
7
楼
[
雷圣
]
林晗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击晕V5+1
或许这是楼主的亲身体会,不过发表在这里确实有点不太妥当,毕竟和这个网站的话题不太相关。可以考虑弄个QQ空间或者博客什么的发表在上面,然后留个地址链接,哪怕没有任何给别人借鉴的价值,以后也可以留着自己看看
第
8
楼
[
雷神
]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林晗
我不觉得我完全是按照个人的经历体会来写的,当然自己所经历的很重要。我是按照哲学逻辑的线路,进行分支推导,当然推导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是自己平时留意到的。
比方说,其中我也提出一些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理论,从自我意识的实际体现中,存在自相的矛盾,好比本我的自私,和它同时害怕被人讨厌。自我意识即存在,又矛盾,那么必然影响性格走向的分化。另一个我提出的理论是关于内向的形成,由于强迫性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使交际中产生了焦虑,那么这种焦虑造成的心理压力心理负担,会让人向往逃离那个环境,而自我独处的时候,心里较为轻松,也就会影响我们选择倾向自己内心不受压力的环境,表现就是内向。
我觉得我理论不同于现有的一些心理学理论,是因为它更多建立在哲学逻辑推导上。
第
9
楼
[
雷神
]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王济芸
想说我概念乱用么,想说我连弗洛伊德自我本我的概念都混淆么?
自我这个概念并不是弗洛伊德一个人用到过,研究过,当然弗洛伊德对“自我”的定义只针对于他个人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我摘录百度百科中关于心理学哲学中,相关“自我”的内容你看好。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 自我意识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的热门的话题,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在古代,哲学家们还不能把人的“自我”与意识活动区分开来,如柏拉图认为“灵魂”既控制人的形体活动,是人的意识,又控制着灵魂自身,是人的“自我”。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概念研究是从詹姆斯开始的,他把“自我”从意识活动中区分开来,将“自我”概念引入了心理学。自詹姆斯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人本主义出现,特别是罗杰斯,对自我概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学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自我概念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其研究、应用得到普及。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第
10
楼
[
雷神
]
张维维
回复于 2013年2月3日
欢迎来喷~@击晕
共
16
篇回复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现在是第
1
/2
页
转到
第1页
第2页
楼主信息
赞助广告
近期不再显示
Copyright @ 2008
扫雷网
Saolei.wang
版权所有
陕ICP备19026089号-1